征集活动截止日期为2023年3月6日24时,后续将进行网络投票和结果公布。
给小学生讲,就必须从湿地内的花鸟鱼虫开始讲起。桂建芳说,他做科普也是从自己最熟悉的研究对象鱼开始。
院士做科普绝不是大材小用 过去40多年,桂建芳一直有一个心愿让更多人吃上鲜美的鱼。工厂化、设施化养殖,与过去截然不同。越是这样,院士越应该凭借这种影响力,澄清谬误、反对伪科学,传播真正的科学技术,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让更多人相信科学、使用科学、热爱科学。十几年时间内,他完成了从谁来养活中国 到 水产养殖业对世界是一个重大贡献的思想跨越。鼓励科学家做科普,并不等于要求所有科学家都整齐划一地完成科普任务。
2021年,养殖产量已超过水产品总量的80%。他是科普达人,在他的倡导和带动下,一批各领域科学家热情参与科普,拉近了自然科学和大众的距离。白手起家:蔬菜种子装上中国芯 1964年,方智远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工作。
在他担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北京市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农业轻纺环境学部、农业学部5届副主任期间,多次在提案或报告中反映农业科技、园艺科技发展中的要害问题,极大促进了上级领导部门对园艺科技的关注与支持。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方智远生活节俭朴素,但他的心里总是装着他人。方智远甘为人梯、奖掖后学,近六十载如一日,甘做致力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用战略视野和高尚人格将农科精神的火种传递下去,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农业科学家和青年才俊,堪称为人师表的典范。
这也是他在50多年的研究中一直实践的信条。方智远带领团队在河南济源、内蒙古乌兰察布、湖南衡阳成立院士工作站。
高瞻远瞩:学科发展统筹谋划 方智远极具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长期负责全国蔬菜及园艺科技战略规划和攻关研究的组织协调工作,在我国蔬菜乃至整个园艺科技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旗帜作用。咱们做育种的,要多把时间放在地里,时刻把百姓装在心里。人误田一时,田误人一年。在他持续20年的积极推动下,研究所在十四五成功建成蔬菜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一举填补了蔬菜学科建设空白,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蔬菜研究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的发展壮大做出了杰出贡献。
扎根一线:三农情怀厚植于心 方智远常说,看一个育种专家的成绩,不能只看他发多少文章,主要看市场上生产中有多少是他们育成的品种。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团队选育出国内首批抗病毒病、耐抽薹的中甘11号等品种。他组织全国蔬菜界科技力量主编的《中国蔬菜育种学》《蔬菜学》已成为蔬菜学领域的经典、权威著作。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方智远带领团队从零开始搞甘蓝育种。
方智远对待研究生培养同样一丝不苟,他的研究生个个都感到很幸运、有干头,因为方先生总是能将自己几十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无私地传授给他们,而对研究生选题和设计、论文撰写他都严格把关、精益求精。进入21世纪,他带领团队将分子育种和生物技术与雄性不育育种相结合,在国际上首次建立起甘蓝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育种技术体系,培育出中甘21等甘蓝新品种,完成了甘蓝育种技术由自交不亲和到雄性不育的重大变革。
他特别重视新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在乌兰察布、衡阳示范推广甘蓝等蔬菜新品种,带动了当地农民的脱贫致富。
多年来,方智远带领团队植根一线,以蔬菜产业为抓手,与基层人员拧成一股绳,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在担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所长、中国园艺学会理事长、《园艺学报》主编期间,他牵头组织制定全国蔬菜科技战略规划,多次主持召开了全国性蔬菜或园艺学科学术交流会,对推动我国园艺学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为此广泛搜集、鉴定育种资源,一朵花一朵花授粉,一棵苗一棵苗筛选。他十分重视把科研成果尽快应用到生产中,打通新品种转化最后一公里。中甘系列品种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有力支撑了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甘为人梯:农科精神薪火相传 方智远特别重视中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工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全体职工和学生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沉痛悼念为我国蔬菜研究做出杰出贡献的方智远先生。方智远为我国蔬菜学科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是我国蔬菜科技的奠基人和领路人,为我国蔬菜产业和民族种业发展以及乡村振兴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方智远常说:生产和市场需求就是我们育种的方向,一定要从生产实践中不断找问题、明方向。他卸任所长后,依然心系研究所发展,与各届领导班子积极谋划,先后建设了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国家花卉改良中心、作物细胞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平台。
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终于,方智远团队在1973年突破自交不亲和育种技术,育成我国第一个甘蓝杂交种京丰一号,结束了我国甘蓝良种完全依靠国外进口的被动局面,为洋白菜种子装上了中国芯。
团队既有合作,又有分工,才能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在他的带领下,中青年科技人员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团队50余年长盛不衰。在济源贫困山区建立规模化繁种基地,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繁种基地。他重视发展蔬菜基础研究,在他的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成立了生物技术研究室,促进了我国蔬菜基因组学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
当时我国蔬菜遗传育种研究还很落后,许多蔬菜优良品种完全依赖进口,外商常常刁难,肆意抬高种子价格,降低种子质量。要把他们扶起来,给他们担责任,放手让他们干。
90年代,以抗逆、高品质甘蓝为目标,育成了不易未熟抽薹且叶质脆嫩的新品种中甘8398和中甘15号。中国农科院蔬菜所供图 岁末大寒,2023年1月20日深夜,我国著名蔬菜学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方智远先生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4岁。
作者:李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1/27 17:56:20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方智远:为蔬菜种子装上中国芯 ? 方智远院士。近年来,针对重大病害枯萎病,他又带领团队培育出高抗且优质的中甘628等新品种。
1967年,两广地区种植的上百万亩甘蓝因种子质量问题大面积不结球,看到农民的惨重损失,方智远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搞出我国自己的甘蓝品种,不再受制于人。他在多所大学设立方智远奖学金,帮扶学生完成学业、鼓励他们树立远大志向。他还把2014年获评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的100万元奖金捐出用于改善研究所科研条件。为了鼓励和表彰那些在蔬菜花卉领域有所贡献的人,他把1995年何梁何利科学与进步奖的10万港元捐出作为奖励基金。
从小成长于农村的方智远先生,总会设身处地为农民着想。他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上百个示范基地和销售网点,并长期扎根一线,与许多基层人员和农民、农场工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经过努力,他带领团队将30多个甘蓝品种推广到全国各地,高峰时期播种面积占比60%以上,累计推广超1.5亿亩作者:李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1/27 17:56:20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方智远:为蔬菜种子装上中国芯 ? 方智远院士。
中国农科院蔬菜所供图 岁末大寒,2023年1月20日深夜,我国著名蔬菜学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方智远先生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4岁。中国农业科学院全体职工和学生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沉痛悼念为我国蔬菜研究做出杰出贡献的方智远先生。